秦始皇子孙后代被找到,这四个姓氏都是他的后裔,有你的姓氏吗?
编辑|t
引言
秦朝虽然短命,却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秦朝末期,起义不断,乱成了一锅粥。
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中,胡亥为了坐稳帝位,大肆屠杀自己兄弟姊妹。
项羽攻入咸阳后,一把火烧了秦皇宫,秦始皇的后人也几乎被屠戮殆尽,但让人没想到的是,项羽并没能将秦王室后人灭绝。反而改换姓氏,在中原大地继续生根发芽……
(秦始皇东巡)
秦王室的后裔
秦始皇共有二十余子,胡亥是第十八个,他前面还有十七个兄长。
胡亥即位后,开始大肆屠杀兄弟。
胡亥杀了多少人呢?《李斯列传》记载胡亥杀公子十二人,《秦始皇本纪》记载胡亥听赵高之谋,杀公子六人于杜,又逼死将闾昆弟三人。
(胡亥)
公子高知道自己难逃一死,就主动提出要给秦始皇殉葬,胡亥赐其家族钱十万。
十二加九,连同公子高和扶苏,秦始皇的这些子孙中,被胡亥除掉的应该是二十三人。
但是按《资治通鉴》的算法,胡亥杀了十七个兄弟,这些人应该就是比他年长的十七个。
问题出在《秦始皇本纪》上的“公子六人戮死于杜”上,这句话与《李斯列传》中的“公主十人矺死于杜”十分相近,《资治通鉴》认为就是后世抄写时抄错了。
(扶苏)
从胡亥与赵高的对话中也可看出,胡亥最忌惮的是十七个兄长,这也可佐证胡亥应该是杀了十七个兄长。胡亥杀兄长,也并没有斩尽杀绝,子婴就活下来了。
真正对秦王室痛下决杀手的,是“苦秦已久”的项羽和他代表的山东六国。
经历了两轮屠杀,秦王室的后裔却依然没有断绝。
据《秦本纪》的记载,秦王室的后裔有不少成了“漏网之鱼”,他们中大多都改了姓氏,只有极少数在躲过风头之后,还依旧以嬴为姓的。
大部分秦王室后裔改为了这四个姓氏,徐氏、黄氏、江氏以及秦氏。
值得注意的是秦氏,其中很多人东渡日本,成为五世纪前后“渡来人政权”里的中坚力量,辅助苏我父子掌权一时,对日本历史有深刻影响。
(公子高)
纵观秦末乱局,除了秦王室被大肆屠杀外,这个对自己人疯狂下手的短命皇帝胡亥,争议其实还有很多。
二、胡亥即位之谜
《史记》上描写胡亥即位的过程大致是秦始皇死后,胡亥与赵高密谋拉拢李斯篡改遗诏,矫诏赐死扶苏,夺取帝位,史称沙丘之谋。
然而时至今日,这种说法却颇多疑点。
首先就是一个常见疑问:如此秘密的事,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,而且描写的绘声绘色,仿佛亲临现场。
1973年,江苏省出土了一部竹简,后藏于北京大学,名为《赵正书》。
《赵正书》描写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:秦始皇死前,与李斯、冯去疾商议,二人议立胡亥,始皇接受建议,立胡亥为太子。
(赵正书)
《赵正书》大约成书于汉武帝时期,与司马迁大体同时代,其站的立场基本是拥汉反秦,如果胡亥真的得位不正,没必要隐瞒,可见当时的人,对胡亥即位就有另一套说辞。
其次考察始皇帝的意向,似乎也没有立扶苏的意思,否则不会让他出去统兵,当时的惯例是,太子不外出统兵,外出统兵就是失去继承权的标志。
相反,秦始皇出巡,把胡亥带在身边,这个意图很可能是为了锻炼胡亥理政的能力,为接位做准备。
(赵高)
最后,这个故事里李斯的表现十分奇怪,仿佛被突然降智了一样,李斯与秦始皇有姻亲,如果他真有左右立嗣的力量,为何不立自己的女婿。
赵高劝诱李斯时,拿他的功劳和蒙恬比,意为李斯不如蒙恬,这肯定不符合现实,秦灭六国,李斯为“谋首”,怎么能是一个统兵将领比得了的,用这种话劝诱,李斯怎么会上当。
司马迁写胡亥改遗诏篡位,有可能是受了张楚政权的流言影响,从时间线上考据,外界最早流传胡亥篡位的传言就是陈涉说的:“吾闻二世少子也,不当立,当立着乃公子扶苏”
这显然是种政治宣传,是为了打出扶苏的旗号收买人心。
当然,你也可以说司马迁写的是一种文学真实,亚里士多德说:“悲剧比历史更真实”,说的就是文学真实,具体细节是没有的,但这个事情是真的。
所以,胡亥到底有没有篡位,恐怕很难知晓了。
(李斯)
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,秦从吞并六国,到国灭不存,只有短短15年。
当初秦始皇想要让自己的皇位传承万世,结果到了秦二世,秦始皇的后人就差点被杀光了,要不是项羽忙着和刘邦争皇位,可能一个都活不下来。
而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,古往今来众人争论不已,传统上一直认为是以残暴灭亡,关东六国从来有“天下苦秦久矣”的说法,后世著作中更是多有论述。
然而,2017年,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却出土了一份让人惊异的诏版,这是一份秦二世元年十月的诏书。
诏书上不仅说胡亥是“奉遗诏”,还要求不要滋扰百姓,不要苛求县吏,要与民更始,赦免以前的罪犯,这分明就没有什么残暴的。
(秦二世诏版)
其实,在秦始皇时代的石刻上,也经常能看到此类说辞,这些像我们展示了秦帝国的另一面。
大泽乡起义后,六国贵族趁机复国,天下响应,然而这个响应里不包括关中,“天下苦秦久矣”其实是“六国苦秦久矣”。
不管秦是否残暴,秦灭亡的原因都源自六国的反扑。
秦朝统治着挥向百姓的屠刀,没想到最后还是落到了秦王室自己身上。
上一篇:没有了